BMI 計算機 / 看 BMI 決定增肌減脂目標!重訓或有氧運動選哪種?做多少?

運動健身

BMI 計算機
看 BMI 決定增肌減脂目標!
重訓或有氧運動
選哪種?做多少?

填寫以下空格,快速計算你的 BMI 參考值:

你的 BMI 正常嗎?如何利用BMI數字去安排做多少重訓有氧?

除了BMI,你也可按你的體脂肪率去設定增肌減脂目標,向下滑繼績看吧!

BMI 標準

BMI (Boss Mass index 身體質量指數) 是國際公認衡量成人肥瘦程度的指標,以身高和體重去計算:

BMI 公式 = 體重(kg) / 身高2 (m)

亞洲成年人的 BMI 標準(男女通用)

BMI
過輕< 18.5
正常 18.5 – 22.9
過重 – 邊緣23 – 24.9
過重 – 中度肥胖25 – 29.9
過重 – 嚴重肥胖> 30

BMI 如何助你設定增肌減脂目標?

聲明:這裡的資訊只供參考,業界並無劃一標準,因每個人的身體都有微妙的不同,你可先諮詢你的教練或專業人士意見,再設定你的運動目標及訓練量。

對於以往沒恆常運動的新手(已有一定肌肉量人士不適用喔),你可參考你的 BMI ,去決定應先增肌還是減脂,從而安排你的重訓有氧課表及熱量攝取。

下表是簡單概括了編排 Ideas,繼續向下滑看較詳盡的解釋喔~

BMI < 18.5 18.5 < BMI < 2020 < BMI < 23BMI > 23
情況分析過輕、營養不良正常偏輕、
實際體脂量不多
體重正常、
實際體脂量正常
過重 / 肥胖,
體脂高
目標設定集中增肌,
不要再減脂
集中增肌,
不用特別減脂
先增肌,
後減脂
先以減脂為主
運動類型重訓為主重訓為主,
平日保持活躍
4 – 5 天重訓、
1 – 2 天有氧
3 – 5 天有氧、
2 天重訓
熱量攝取多吃 500kcal
+
重訓所消耗的能量
吃到 TDEE比 TDEE 少吃最多 20%比 TDEE 少吃 20-25%

BMI < 18.5 

BMI 少於 18.5,即過輕、有營養不良的機會,即使有小肚子,也非實際體脂量太多,而是肌肉量太少。

所以不要再透過任何方式(包括運動)去減脂,請只增肌。

減脂,有氧運動,重訓

(一) 運動目標 = 增肌

運動分為 2 大類,各有主要功能:

  1. 重訓 = 主要用作增肌
  2. 有氧 = 主要用作減脂

即,請以重訓為主,可先由每星期重訓 2 次開始,然後:

  • 當身體適應後,每 1-3 星期增加 1 次訓練,最後達每星期 5-6 次
  • 當在目前負荷下,表現超出預期次數 1-2 次,便增加 2-10% 負荷。

(二) 飲食熱量安排

根據台灣國家衛福部建議(按此看短片),BMI 少於 18.5 人士,每天的熱量攝入要比 TDEE 多吃 500kcal,藉以把體重增回正常水平。

另外,如你有按我以上所說的開始重訓,那你的每天熱量攝入要再額外加上重訓所消耗的能量。

即,假設你的 TDEE 是 1300 大卡,你重訓消耗 300kcal,你每天的熱量攝入最少要 1300 + 500 + 300 = 2100kcal。

18.5 < BMI < 20

BMI 大於 18.5、但少於 20,我會視為體重正常但偏輕,實際體脂量還好,但肌肉不多,可能看上去鬆鬆的,沒有精實 / Fit 的感覺。

所以,可以增肌為主,不必特別減脂,當然也不需增肥。

運動減肥,有氧運動

(一) 運動目標 = 增肌

以重訓為主,可先由每星期重訓 2 次開始,然後:

  • 當身體適應後,每 1-3 星期增加 1 次訓練,最後達每星期 5-6 次
  • 當在目前負荷下,表現超出預期次數 1-2 次,便增加 2-10% 負荷。

不用特別安排有氧運動,日常生活中保持活躍、多動一點就好,例如:

  • 4 層樓以下的,不要搭電梯,改為爬樓梯
  • 在辨公室每 1-2 小時就起來走走,上上廁所、喝杯水之類
  • 午餐時間吃快一點,然後走出公司 / 教室走走
  • 平日多動一點其實很難量化,因為生活中每動一下都有消耗,我們很難把一點一滴的動作消耗都累計起來,所以每天走 8000 – 10000 步是個易計的好指標

(二) 飲食熱量安排

增肌需要吃到 TDEE,如增肌後期遇上卡關,可每 50 kcal 增加熱量攝入試試。

20 < BMI < 23

BMI 大於 20、但少於 23,體重正常,實際體脂量也還 ok,體型看上去不胖也不瘦,如 BMI 接近 23 的朋友們可能看上去會有點肉肉的。

你可選擇:

  • 如你不胖也不瘦,可先增肌,增肌難免會增脂,之後再安排減脂期
  • 如你看上去肉肉的,因增肌會使體型變大,假如你接受不了自己看上去變更大隻,可先安排一個短減脂期,然後再增肌。
有氧運動怎麼選?

(一) 運動目標 = 先增肌、後減脂

增肌期:4 – 5 天重訓、1 – 2 天有氧

減脂期:4 天重訓、2-3 天有氧

(二) 飲食熱量安排

  • 增肌期:吃到 TDEE
  • 減脂期:比 TDEE 少吃最多 20%

BMI > 23

BMI 大於 23,亞洲人來說屬於過重 / 肥胖,健康風險亦較高。

所以,建議先減脂:

  • BMI 較低的(23 – 24.9),減脂期不用太長
  • BMI 較高的(超過 25),減脂期可能要長一點

(一) 運動目標 = 減脂

先由每星期有氧 2 天、每次 20-30 分鐘開始,然後:

  • 逐漸增加至每星期有氧 5 天、每次 50-60 分鐘,心跳達至最高心跳率的 60-75%
  • 中間亦可按身體狀況額外加入重訓日
  • 即,最後達至,每星期有氧 5 天、重訓 2 天

在以下空格填寫你的年齡,快速估算你的目標心跳率:


(二) 飲食熱量安排

  • 比 TDEE 少吃 20-25%

BMI 的局限

BMI 值只是一個參考值,要量度一個人是否真正肥胖,還需要測量體脂肪率。

因為 BMI 只按個人的身高及體重去計算,當中並沒考慮到肌肉量。

有肌肉的叫壯,過多脂肪的才叫胖

首先,肌肉和脂肪的密度不同,同樣重量的肌肉和脂肪,脂肪的體積平均約是肌肉的約 1.2 倍。

即,如你擁有 20kg 肌肉,而她擁有 20kg 脂肪,她整個體型看上去會比你大一圈。

所以,如果有一定肌肉量、甚至是肌肉巨巨,他們可能很重,以致 BMI 超標,落入「過重 / 肥胖」範圍,但那不是胖,是精壯。

更重要的是,肌肉對身體好處多多,例:可提高基礎代謝率 (BMR)、便利日常生活、更易養成易瘦體質,所以基本上是多多益善。

總括而言,BMI 並不適合用作有一定肌肉量人士的指標。 所以這篇交章中基於 BMI 而給出的運動 Ideas,也自然是不適用這類別人士了~

為甚麼國際仍使用 BMI? 

首先是容易又快速,我們很易就能量度到身高體重,而且畢竟肌肉巨巨屬較少數的一群,所以 BMI 仍是適用於大部分人口。

相反,體脂肪率其實不易準確量度,雖然現時市面上有很多家用體脂計,但量度出來的數據卻令人有所保留。

另外,BMI 已經過多年的反覆研究,在指標和與健康(特別是心臟病風險)的關係都有非常清晰可靠的界定,所以仍被很多政府的健康部門廣泛使用。

體脂肪率標準

體脂肪率 (女)體脂肪率 (男)
14-16.9%7-9.9%
略瘦17-19.9%10-12.9%
正常20-23.9%13-16.9%
略肥24-26.9%17-19.9%
肥胖27-29.9%20-24.9%
痴肥30% 或以上25% 或以上
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, 2000

按體脂肪率設定增肌減脂目標

如你不想用 BMI,並且知道自己的體脂率,可參考以下按體脂肪率去設定運動目標及訓練量的 Ideas。

請留意,如你體重偏 / 過輕,但單看體脂率卻屬於肥胖組,那你就是泡芙人。此部分並不適用於泡芙人,泡芙人請往下滑看下一節,有專屬你的運動建議喔~

減脂,腹肌,馬甲線

女生體脂 < 17%、男生體脂 < 10%

  • 增肌就好,不要再減脂了
  • 重訓為主,可先由每星期重訓 2 次開始,逐漸增至每星期 5-6 次
  • 請留意,不建議女生體脂長期低於 17%、男生低於 10%,因:

長期低體脂會為對身體造成極大壓力,例:

  • 荷爾蒙改變造成月經不調(甚至停經)、不同程度的飲食失調
  • 變得情緒化、焦躁
  • 睡眠質素下降
  • 經常感覺疲累、寒冷

女生體脂 = 17-19.9%、男生體脂 =10-12.9%

  • 增肌為主,不用特別安排有氧運動,平日多動一點就好
  • 增肌為主 = 重訓為主,可先由每星期重訓 2 次開始,逐漸增至每星期 5-6 次
  • 平日多動一點 = 日常生活中可站就不要坐、可走就不要站,每天步行 8000-10000 步是一個可量化的好目標

女生體脂 20-23.9%、男生體脂 13-16.9%

  • 增肌為主、減脂為副
  • 4 天重訓、1 – 2 天有氧

女生體脂 > 24%、男生體脂 > 17%

  • 減脂為主,建議當體脂率減到 17-20%(女) / 10-13%(男)後,再安排增肌期
  • 3 – 5 天有氧、2 天重訓

肌力、肌肉增加 ,亦有助減脂,所以不要怕增肌,肌肉是助我們長期維持 Fit 體態的寶物呢!

泡芙人的運動建議

泡芙人 = 體重偏 / 過輕 + 體脂率過高

  • 體重偏 / 過輕 = BMI 少於 20
  • 體脂率過高 =  女 > 27%、男 > 20%

體脂率較高 不等於 實際擁有脂肪量較多,例:

  • A 小姐:體脂 30%,體重 45 kg,實際擁有 13.5 kg 脂肪
  • B 小姐:體脂 25%,體重 80 kg,實際擁有 20 kg 脂肪

身體由脂肪 + 肌肉 + 骨 + 內臟 + 血液 + 水分組成

泡芙人不是實質擁有過多脂肪,而是缺少肌肉,以致在比率上脂肪%較高 (數學問題!)

所以請以增肌為主、有氧為副。 肌肉增加,脂肪佔比自然減少。

結語

其實,無論是 BMI 還是體脂率,都不能 100% 反映我們的實際身體情況,但他們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/ 提醒,讓我們大概了解自已的身體,讓我們知道自己應往哪一個大方向走(應先專注增肌還是減脂?)

選對方向就好像爬山選對了起點,但在這條通往山頂的 Fitness 之路上,途中我們亦要因應自己身體的狀況作微調,一開始先熱身慢慢走、習慣了便逐漸加快腳步、走累了便稍作休息、充電後再繼續!

任何達成目標的路途中,都是充滿變數,如獨自一人走,便需獨力解決所有問題,需時可能較長;

如有朋友、甚至教練導師陪你走,與你一起解難、給你專屬的建議,或許可省下不少時間。

但無論你怎樣走,只要看著目標不放棄,最終定能到達目的地!

相關文章

歡迎非商業用途轉載,敬請註明出處 “Fit Options 健康生活” 並附上原文超連結